闽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校本练习8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7-10 16:16 闽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校本练习8 整理:马汉程 20240321 班级 座号 姓名 一、选择题: 岭南珠江三角洲食蚝、养蚝的传统历史悠久,而使用生蚝壳(主要由碳酸钙构成,外层为高致密的硬化蛋白)砌筑墙体的习俗则可追溯至唐朝。古人先用铁丝或藤条把蚝壳串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烧制的蚝壳灰、黄泥、红糖、熟糯米拌上后,再把蚝壳墙黏好。生蚝在我国沿海各个地区都有人工养殖,而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出产的“程村蚝”是中国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牡蛎(又称生蚝)活体水产品,当地近6000亩的连片红树林守护着近30000亩的滩涂海域,为生蚝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群落,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3题。 1.珠三角地区形成蚝壳墙这一建筑特色的原因有( ) ①能防潮 ②具有降温功能 ③节省建筑成本 ④能防酸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程村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牡蛎活体水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生蚝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滩涂面积广,生长空间大 C.红树林面积广,生态环境好 D.珠三角地区,市场广阔 3.依据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推测其所处地区的土壤特点是( ) A.盐分高 B.空气含量多 C.含水量少 D.以砂土为主
4.治理早期,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原因是( ) A.管理不善,植树种草的成活率低 B.土壤保水性差,不利于植被着生 C.水资源严重短缺,植物生长困难 D.多大风天气,风沙覆盖人工植被 5.引黄入沙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包括( ) A.稳定生态系统 B.提高土壤肥力 C.空气湿度增大 D.缓解防汛压力 6.以下时间中,引黄入沙工程引水量最大的是( ) A.6月 B.8月 C.10月 D.12月 洪雅林场玉屏山拥有3.5万亩人工柳杉林,森林覆盖率98%,已从传统林区成功转型,成为洪雅林场森林康养核心区域,是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刚刚兴起。据此完成7~9题。 7.国有林场在发挥森林康养功能的最大优势是( ) A.森林品质佳且集中连片 B.有利于统一管理开发 C.森林树种多样且面积大 D.人工柳杉林持续更新 8.洪雅林场能够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主要是因为该林场( ) A.是我国的天然林区 B.传统森林产业衰落 C.森林生态系统较强 D.是我国森林旅游地 9.目前,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 A.打通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B.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 C.挖掘森林康养服务功能 D.发挥森林的游憩功能
10.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最高核心城市更多 C.产业协作条件更好 D.城市功能互补更强 11.为提高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最宜采取的根本举措是( ) A.优化产业结构,核心城市产业升级 B.扩大城市规模,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 C.了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区域交通网络
12.有利于湖泊湿地固碳的是( ) A.降低湖泊水位 B.疏松地表土壤 C.增加植物多样性 D.增强微生物活性 13.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其原理是( ) A.减少湖滨植物,碳净排放量降低 B.增强光合作用,植物碳库增容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湿地容量增大,生态系统稳定 沙尘天气是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天空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的统称,按照风速和能见度等指标,可划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等不同等级。下图示意1960-2020年我国某省沙尘日数、沙尘指数平均月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A.各月始终以扬沙天气为主 B.沙尘暴较浮尘天气更多发 C.秋季沙尘暴日数多于冬季 D.沙尘指数主要受扬沙影响 15.推测该省份最有可能是( A.新疆 B.湖北 C.河北 D.河南 16.该省份冬季沙尘天气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较低 B.风速较小 C.日照较短 D.气压较高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近年来,太原市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工业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太原市将继续推动各县(市、区)、开发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融合互动发展,把太原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工业城市。围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该市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城六区重点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精密加工和技术服务为主体,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太原市依托阳曲—尖草坪—古交和杏花岭—迎泽—万柏林两大组团,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 下图为太原市行政区划图。
(2)从工业流程的角度,说明太原市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带来的环境效益。(6分) (3)简述太原城六区对附近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6分) 闽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校本练习8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分析】1.华南地区气候湿热,传统砖墙容易受潮,蚝壳墙不会被雨水侵蚀,不会积水可以防潮,①正确;华南夏季较长,蚝壳表面凹凸不平,日照下大片的蚝壳可以隔热,且蚝壳传热系数较小,夏季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雨水,雨水冷却后可以降温,②正确;古人先用铁丝或藤条把蚝壳串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用烧制的蚝壳灰、黄泥、红糖、熟糯米拌上后,再把蚝壳墙黏好。制作生蚝墙的步骤较多,需要的人工成本高,不能节省建筑成本,③错误;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且最外层由高致密的硬化蛋白组成,能防酸蚀,④正确。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当地近6000亩的连片红树林守护着近30000亩的滩涂海域,为生蚝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生蚝的生长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有特定的水质和水流。红树林起着净化海滩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但提供了优良的水质水流,还提供了生蚝生长繁殖必需的微生物环境,所以使得程村镇生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综上所述,“程村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牡蛎活体水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红树林面积广,生态环境好,C正确;珠三角养蚝历史悠久,但只有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程村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所以养殖历史不能作为主要原因,A错误;珠三角地区滩涂面积广,但仅程村镇获得标志,所以滩涂面积广,生长空间大不能作为主要原因,B错误。珠三角其他地区的生蚝养殖所供应的市场也是珠三角,都市场广大,D错误。故选C。 3.红树林生活在陆地向海洋过渡的沿海泥滩上,在涨潮时会被海水淹没,该地盐分高,A正确;红树林所在土壤是沿海泥滩,属于淤泥质海滩,且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湿地环境,空气含量少,水分含量多。B、C、D错误;故选A。 【点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具有区域性、独特性和地缘性等特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种类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水果、茶、蔬菜、家禽牲畜、水产品、中药材、粮食、工艺品、花卉等。这些产品通过特定的地理名称进行命名,如“安溪铁观音”、“金华火腿”、“福州茉莉花”等,其中地理区域名称和产品品类通用名称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标识。 4.C 5.D 6.D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在实施引黄入沙工程后,治理效果显著,相较之前的治理,水分增多是主要的变化,因此可知,之前治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差,C正确。与管理、土壤、大风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5.沙漠地区水分增多,可以使空气湿度增大,植被生长条件改善,植被生长旺盛,枯枝落叶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肥力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增强。AB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防汛压力不属于生态环境要素,D符合题意。故选D。 6.引黄入沙工程引水的位置位于库布齐沙漠西侧黄河段,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该河段的洪水应是冰凌洪涝,故12月产生的凌汛使水位上升,引水量最大,D正确;6、8、10月不会产生凌汛,ABC错误。故选D。 【点睛】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主要受气温、水温、流量与河道形态等几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可能导致堤防溃决,洪水泛滥成灾。 7.A 8.C 9.B 【解析】7.国有林场在开发林场的经济功能之外,更加注重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因此树木的品质更好且覆盖率更高,A正确;虽然国有林场在统一管理开发上也具有优势,但是森林的种植、成长周期长、耗费资金量大,相较于私营林场,森林资源是更大优势,B错误;在国有林场中,单一树种较为常见,C错误;并不是所有国有林场均种植人工柳杉林,只是材料中洪雅林场的人工柳杉林种植率较高,并不能代替所有国有林场,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8.我国的天然林区较多,但并没有全部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判断洪雅林场在众多天然林区中有独特的优势,A错误;传统森林产业衰落是所有森林面临的共同问题,但是洪雅林场却能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判断B错误;相较于其他林场,洪雅林场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较强,故能够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C正确;我国的森林旅游地较多,但是并没有均成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9.根据材料可知,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刚刚兴起,故判断基地建设过程中会对森林产生破坏,因此首要任务是在康养基地建设过程中保护有限森林资源,B正确;打通与城市的交通联系、挖掘森林康养服务功能、和发挥森林的游憩功能是在康养基地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的事情,A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森林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肺”。 10.B 11.A 【解析】10.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是典型的双核结构,最高等级城市群有两个,而长三角城市群最高等级核心城市为上海,B正确;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更低,产业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之间的互补性不强,有一定的同质化竞争,ACD错误;故选 B。 11.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主要通过产业发展驱动,通过产业协作促使各种要素在区域空间中协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所以核心城市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正确;扩大城市规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为提高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不是目前最宜采取的根本举措,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12.C 13.D 【分析】12.据图可知,湖泊水位较高时可以发挥高水位-水体固碳功能,因此降低湖泊水位并不有利于湖泊湿地固碳,A错误;疏松地表土壤能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但是并不能增加土壤中的含碳量,B错误;增加植物多样性可以发挥植物固碳功能,有利于湖泊湿地固碳,C正确;增加微生物活动将改善整个生态系统,但是并不能增加含碳量,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13.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能够增加湖泊湿地裸露水面的面积,从而扩大湖泊湿地植物的生长空间、使得湿地容量增大,生态系统更稳定,A错误、D正确;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并不会导致湖面水位降低,C错误;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并不能延长日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因此并不能增强光合作用,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湿地的功能:1、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源;提供矿物资源;提供能源和水运等,2、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等。3、生态效益: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14.D 15.C 16.A 【解析】14.图示该省各月内沙尘暴、浮尘、扬沙天气日数相较于非沙尘日数较少,不是各月内的主要天气情况,A错误;从图示可知,该省沙尘暴天气相较于其他天气发生日数最少,B错误;图示冬季沙尘暴日数多于秋季,C错误;图示该省各月沙尘日数中扬沙天气最多,对沙尘指数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 15.新疆地处我国内陆,荒漠广布,距离我国沙源地近,沙尘暴发生频率大,与图例不符,A错误;湖北位于我国南方,降水多,沙尘天气少,B错误;河北位于我国北方,距沙源地相对较远,西北风搬运能力有限,沙尘天气多以扬沙、浮尘为主,C正确;河南位于河北的南方,距离沙源地较远,且降水较多,沙尘天气少,D错误。故选C。 16.该省冬季沙尘天气多发,应位于我国北方,故冬季气温低,植被凋落多,表土多封冻,此时我国沙尘天气较少,A正确;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风速大,B错误;日照对沙尘天气影响较小,C错误;冬季气温低,气压相对较高,风力强,那么该省份冬季沙尘天气应该偏多,与题意叙述不符,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的沙尘暴发生地区主要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冬季,北方地区降雪量较大,地表冻土面积广布,因此虽然西北风频率大但是发生沙尘暴的几率很小;春季,积雪融化,冻土融化且雨带还没有移到华北,降水很少,空气干燥,所以春季发生沙尘暴的次数较多。我国北部和西北部多沙漠。加之北方地区连年少雨干旱,土地裸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沙尘;二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风力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有冷气气流将卷入高空的沙尘携带到了远方。 17.(1)方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 措施:加大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2)新兴工业原料、能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少,对环境的污染少;大多数产品轻薄短小,运输量小,减少产品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太原城六区向附近县、市输出资金、技术、人才;与附近县、市构成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展所长、紧密合作的经济格局;促进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分析】 本题以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为背景材料,涉及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新型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结合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个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产值、绿色能源等方面分析太原市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材料“工业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城六区重点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精密加工和技术服务为主体,构建现代工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说明太原市在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又说明太原市注重改进技术、更新设备,从而达到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绿色发展的目的。 (2)新兴产业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降低能源及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具体应从新兴工业的特点、生产和运输等角度分析。新兴工业产品一般具有“轻薄短小”特征,产品对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少,运输量小,因而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少;新兴工业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少。 (3)太原城六区对附近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从资金、技术、人才、产业链等面分析。太原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科技、经济条件较周边地区优越,可以向附近县、市输出资金、技术、人才。从产业链来看,太原城六区向附近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与附近县、市构成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从而形成梯度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紧密合作的经济格局。能够带动周边县、市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完善等。 声明:此篇为闽清高级中学校本资源平台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http://zy.mqmg.net/sys-nd/5611.html
|